漁港永續經營與轉型

 

 從公共建設與實質環境來看,台灣向來是以陸地國家的視野來從事水岸開發,長期以來欠缺健全規劃,過去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型態,主要為提供港埠、農漁用地使用之需。然而這幾十年來,在人口與經濟快速的成長影響下,土地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使得原本利用價值較低的海岸地區變成各種土地行為開發的主要目的。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在全球化與經貿自由化的趨勢下,過去著重保護漁業的政策已逐步調整。今日台灣漁村所面臨的挑戰,不再侷限於單純的漁業生產問題,而是社會、文化、環境與實質建設等多層面的問題。由於沿岸漁村建設所涵蓋的範圍甚廣,其間往往又涉及到有關法律、制度、文化、土地及經費等相關事宜。因此,水岸再開發,係對功能上、物理上或社會上已經老化或不適合的水岸設施再加以調整、再造,使珍貴的水岸資源重生。

近年來,在西方國家水岸開發(Waterfront Development)的都市規劃趨勢帶動下,各縣市政府已開始注重水岸的開發與規劃。基隆有長達29.68公里長的海岸線,但在海防的考量及港市分家的情況下,很少考量民眾的親水空間。本座談以探討基隆地區水岸開發為主要議題,基隆除了基隆港之外,還有望海巷、長潭里、八斗子、碧砂、正濱、外木山與大武崙等漁港或漁村,如何珍惜這些水岸資源,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藉由探討基隆水岸開發的願景與困境、基隆水岸開發的計畫評估與策略研擬、基隆水岸開發的發展模式與行動方案等議題的討論,期待能針對基隆地區在開發利用水岸的同時,並配合建立諸如:安全利用、自然環境的保持、特性整合利用等海岸區域管理計畫,以達到水岸永續利用的目標。